一、唱游內容介紹
○音樂閃卡:音樂老師根據兒歌中出現的認知內容制作卡片,演唱歌曲并將卡片一一閃過,該課題前期不需要兒童理解卡片的內容,只需在音樂活動中給兒童大腦快速輸入視覺和聽覺信息即可。后期孩子在視聽動的協調中將快速記憶和理解歌曲,并且通過歌曲來和其他人互動。
○音樂認知:音樂老師選用一些主題的兒歌,比如《小螞蟻》《馬兒來了》等,并運用與主題相關的玩具與兒童互動,在音樂游戲中幫助兒童體驗兒歌中的認知內容。
○音樂閱讀:音樂老師根據兒歌的情節制作卡片,在歌唱的同時出示不同歌曲所配套的卡片幫助孩子理解劇情等,最后,老師可引導兒童按照歌詞擺放卡片順序,這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
○歌唱游戲:運用歌唱和游戲結合的方式體驗一首兒歌。
二、音樂律動內容介紹
○母嬰舞蹈:音樂老師根據音樂中的有規律的結構以及不同音樂元素的變化設計母嬰舞蹈動作,通過母嬰共舞培養親子關系,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感受和體驗不同的音樂風格、結構和元素,在視覺、聽覺和運動覺結合下環境下對寶寶的大腦形成積極的刺激。
○自由律動:音樂老師引導孩子自由自在的舞動身體,音樂老師可用即興的聲音或樂器演奏做引導,也可以用現有的音樂做引導。
○親子律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套律動,動作要根據音樂中的結構和元素進行設計,在律動中,輕松鍛煉寶寶的身體機能并提高親子關系。
○表演唱:音樂老師播放一段音樂,引導兒童學習其中的動作,然后再將音樂和動作進行配合的一種既演唱又舞動的方式。
三、聆聽內容介紹
○音樂視聽動:音樂老師根據音樂中的結構、元素以及形式要素舞動某種或者某幾種道具,使兒童看到的視覺影像和聽覺信息保持高度一致,在多感官的環境下幫助兒童大腦更好的發育。
○音樂探索:音樂老師通過常見的物品,如白紙、報紙、衛生紙、紗巾、地墊、筷子、勺子等來引導孩子探索各種玩法,提高孩子的創造性。另外在音樂背景中,探索的各種動作需要結合音樂,也能幫助孩子提高節拍感。
○音樂放松:音樂放松是治療結束后,治療師引導家長和孩子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中躺在地墊上放松,幫助家長和孩子放松身心。
音樂時間表:在固定的時間段播放固定的音樂,用結構化的音樂模式為兒童建立一套音樂作息時間表。
四、樂器演奏
○樂器探索:音樂老師通過常見的樂器,如沙蛋、單響筒、鈴鼓、手鼓等來引導孩子探索樂器的各種發生方法,提高孩子的創造性。另外在音樂背景中,探索的各種玩法需要聆聽音樂,也能幫助孩子節拍感。
○樂器拓展:用不同的樂器或者某一種特定的樂器為一段音樂演奏,演奏的安排需要根據音樂的結構和元素來設計。
○鼓圈:用鼓形成一個社交團隊,鼓勵每個人在鼓圈中演奏各種類型的鼓,在這樣的活動中建立人際互動、放松身心,同時,通過鼓的振動調節患者的身心疾病
五、音樂戲劇
○音樂卡片?。阂魳防蠋熤谱饕恍┡c兒歌相關的卡片,并制作手持卡片,用卡片來表演音樂劇。
○音樂手偶?。阂魳防蠋煂⑦x擇的音樂進行曲式及音樂元素的分析并將其編成帶有情節的小故事,再通過手偶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情節,最后引導孩子通過戲劇表演或者樂器演奏等方式來經歷戲劇化的角色扮演體驗和音樂體驗的一種音樂體驗形式。音樂和劇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與單純的假扮游戲相比,音樂手偶劇加入了手偶的引入以及音樂。讓孩子情不自禁的融入到了表演過程中,成為積極的參與者。
○音樂繪本?。阂魳防蠋熯x擇一個繪本,并在表演劇中加入音樂元素,比如演唱、樂器演奏、律動等,使其最后成為一個微型音樂劇的形式。